top of page

中東內望:以巴衝突的新仇舊恨

  • glosnapgs
  • 2021年12月3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3年11月6日


公元前一二零零年,猶太人定居於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以色列王國。公元七十年,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逐出。十九世紀起,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興起,加上納粹德軍的種族清洗,觸發幾次大規模回歸潮。當時掌管巴勒斯坦地區的英國,在《貝爾福宣言》表明支持猶太人復國。


英國放棄託管權,聯合國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人口較少的以色列獲過半土地,耶路撒冷則分成東西部管轄。以色列在一九四八年發表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與阿拉伯聯軍發動攻擊。以色列領土擴張逾七成,埃及佔領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納入約旦。


埃及納瑟發動軍事政變,國有化蘇伊士運河,不但要求英國撤離,更轉投蘇聯陣營。一九五六年,以色列以攻打反以色列游擊隊基地為由,進攻及控制西奈半島、加薩走廊和亞喀巴灣。英法聯合以色列出兵埃及,在國際輿論和美國調和下停火下,三方的軍隊才撤退埃及。


埃及欲取回西奈半島主權,一九六七年在以色列的齋戒月,關閉堤藍海峽,試圖趕走以色列軍艦。獲美國和北約支持,以色列六天內戰勝聯軍。巴勒斯坦退居約旦河西岸,以色列佔領區興建屯墾區,吞併耶路撒冷、加薩走廊,並擴張至埃及西奈半島、敘利亞亞戈蘭高地。


阿拉伯國家欲奪回失地,約旦和敘利亞在一九七三年組成聯軍突襲以色列,進攻戈蘭高地及西奈半島。石油輸出國組織對美荷實施石油禁運,造成首次石油危機。在聯合國調停下雙方和談,巴解成為合法代表,以埃獲美方斡旋簽署《大衛營協議》,換取蘇伊士運河通航。


以色列稱其駐英大使被巴人組織暗殺,一九八二年出兵攻打黎巴嫩,欲消滅巴解組織建立親以政權,並趕走敘利亞在黎駐軍。以色列拒絕聯合國的調停,巴解被迫撤出黎巴嫩。哈瑪斯在六年後成立,宣布巴勒斯坦國獨立。惟以色列打壓下,聯合國只給予巴解觀察員身份。


五次中東戰爭後,美國總統克林頓在一九九三年促成以巴簽署《奧斯陸協議》,包括互相承認政治地位,及歸還巴人自治;翌年更促成以方與約旦簽署和約。拉賓遭極端民族主義者刺殺,繼任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夏隆均反對協議,後者鎮壓巴人抵抗,觸發第二次巴人起義。


以方在西岸地區建立圍牆,更被指殺死哈馬斯創辦人亞辛和繼任人。直至二零零五,以色列總理夏隆病倒,政府決定歸還加薩走廊,以及撤離屯墾區猶太居民。翌年,卻迎來巴人武裝分子襲擊。組織更分裂成兩派,分別是位於加薩走廊的哈馬斯,和約旦河西岸的法塔克。


以色列國防軍二零零八年展開空襲,摧毀哈馬斯在加薩走廊逾四百五十個設施,遭哈馬斯還擊。美國總統奧巴馬促使兩國和談,惟以色列期間發動多次空襲,包括二零一四年以三名青少年被巴人綁架為由,入侵加薩走廊及清拆軍事地道等,和談在衝突持續五十天後達成。


巴人二零一四年被指在聖殿山企圖滋事,以色列派兵鎮壓阿克薩清真寺。近兩周衝突後,巴人同意拆除金屬探測器。二零一七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亦促成以色列與阿聯酋與達成《亞伯拉罕協議》,並與巴林、蘇丹、摩洛哥建立外交關係。


以色列國會在二零一八年通過《猶太國家法案》,將以色列定義為猶太人民族國家,只有猶太人擁有自決權,重申以色列首都是耶路撒冷。視希伯來語定為唯一官方語言,阿拉伯語則降格為「特殊地位」語言。惟當地約兩成人口是阿拉伯裔,法案被指帶有種族歧視成份。


政府在齋戒月限制巴人到清真寺禱告,加上東耶路撒冷逼遷風波,觸發流血衝突。哈馬斯發射火箭炮彈,以方空襲加沙據點還擊,包括難民營和半島電視台,終由埃及促成停火。以方右翼政客拉攏阿拉伯政黨支持,組閣短暫動搖利庫德集團多年執政,衝突迎來喘息空間。


名稱:中東與伊斯蘭世界史圖解 (歴史図解中東とイスラーム世界が一気にわかる本)

作者:宮崎正勝

年份:2008

出版地:臺灣

出版社:商周文化

類別:中東歷史

評分:6/10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