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東內望:雄獅崛起,殲滅國家存亡重大威脅?
以色列指控伊朗一年內就能製造核武,坐擁大量彈道導彈,未來六年擬生產兩萬枚導彈。在對國家存亡構成重大威脅下,以方無預警發起「獅子雄起」軍事行動,出動逾二百架戰機向伊朗發動多輪空襲,鎖定核子、彈道導彈及其他軍事設施等共100個目標,並擊斃多名重要人員。...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中東內望:結束阿薩德家族逾半世紀統治
敘利亞反對派沙姆解放組織(HTS)宣布解放首都大馬士革,並推翻暴君、時任總統巴沙爾,結束其長達二十四年的鐵腕統治。俄羅斯外交部證實,巴沙爾與多方協商後後,決定辭職並下令和平移交權力;克里姆林宮基於人道主義,將會為離開敘利亞的巴沙爾一家提供政治庇護。...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中東內望:黎巴嫩真主黨通訊暗藏「殺」機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份子哈馬斯的戰爭持續一年,以方被指暗殺哈馬斯政治領袖哈尼亞,及擊殺真主黨高級指揮官舒庫爾。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稱不計後果報復,而以方做法不會動搖組織根基,僅激起巴人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對抗以軍,不排除聯合伊朗、也門和敘利亞武裝組織反擊。...
讀畢需時 3 分鐘


《以色列鐵娘子:梅爾夫人》:烽煙四起 ,未見曙光的以巴衝突
「無論高牆多麼正確和雞蛋多麼錯誤,我也還是站在雞蛋一邊。」每逢戰事,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言論常獲引用,誤作支持弱勢一方。他於十多年後澄清,指每個人都是體制高牆下的雞蛋,超越一切國籍、種族、宗教,提醒社會不要被假新聞在內的體制利用,亦不應為其塗脂抹粉。...
讀畢需時 5 分鐘


中東內望:以色列司法改革陰霾
中東兩大宿敵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恩怨情仇錯綜複雜。二零一六年,沙特處死該國知名什葉派教士導致斷交。中國多年後斡旋,兩國最高國安官員在北京恢復邦交協議,決定恢復外長會晤、重開使館和互派大使,及重啟兩國安全合作和經貿投資協議。中東地緣政治看似邁向明朗化之際,以色列則面臨屋漏偏逢連...
讀畢需時 2 分鐘


中東內望:土耳其-敘利亞百年強震背後
二零二三年二月,土耳其發生近百年來最強烈地震,南部城市在九小時內,先後在凌晨和下午發生黎克特制七點八級及七點五級地震,鄰國敘利亞同樣受嚴重破壞。地震造成逾十萬名死傷,數以百萬計災民飢寒交迫。市面頹垣敗瓦,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土耳其迪亞巴克爾堡壘,及敘利亞古城阿勒頗均遭到損...
讀畢需時 3 分鐘


《那裡是天堂》:無聲凝視,完美異鄉人的處世之道
「在我之前的作品中,巴勒斯坦被視為世界的縮影,但這部新作則嘗試轉換兩者的地位,把世界當作巴勒斯坦的縮影。」從《失蹤紀年》、《妙想天開》到《韶光在此停駐》的「巴勒斯坦三部曲」,導演伊利亞・蘇萊曼在《那裡是天堂》,如何自編、自導、自演地說好巴勒斯坦的故事,並榮獲康城影展評審團的...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中東內望:卡塔爾世界盃—草地上起風「波」
位於阿拉伯半島的小國卡塔爾,人口有約二百六十萬。這個奉行君主專制、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的西亞國家,在鄂圖曼帝國統治後,二十世紀初成為英國保護國,期間發現藴藏石油和天然氣,自此取代採珠業成為當地最重要收入來源。從九十年代石油危機面臨破產風險,卡塔爾如何轉型為全球最富有國家之一?...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中東內望:伊拉克政局——黑暗盡頭是光明?
作為全球原油主要儲備國,伊克拉原是中東經濟強國。一九三二年脫離英國獨立,由同為約旦王室的哈希姆家族管治。自哈希姆政權被推翻,加上復興黨革命,伊拉克在七十年代踏上工業化階段,經濟迅速發展。信奉遜尼派的薩達姆・侯賽因,擔心境內什葉派信徒效法伊朗革命而連番打壓,為日後戰事埋下導火...
讀畢需時 2 分鐘


寰宇薈萃:狂人政治時代
近一個世代,狂人政治的足跡,由昔日北韓、利比亞等極權國家,蔓延至傳統民主體制。政客打著反精英、反建制的旗號,聲稱代表「沉默大多數」發聲。 作為第七大經濟體,巴西的政壇卻頻頻爆出醜聞。前總統盧拉涉貪入獄;羅塞夫涉非法操縱預算,隱藏財政赤字被彈劾;特梅爾涉貪,導致眾議院三分一議...
讀畢需時 2 分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