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東內望:阿拉伯轉型—沙特篇

  • glosnapgs
  • 2021年12月3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5月15日


ree

位於西亞的阿拉伯半島是全球面積最大的半島,其中國土面積佔七成的沙特阿拉伯,是半島上最大國家。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石油生產國,美國總統特朗普打破現代美國總統慣例,撇除出席教宗方濟各葬禮,兩度任期均以海灣國家為首個外訪行程,波斯灣左右世界格局的影響不容小覷。


中部的紹德家族結合瓦哈比宗教改革運動,十八世紀將勢力擴張至西部。瓦哈比信徒遭土埃聯軍擊敗後,改在利雅德建立新都的紹德家族,與北部拉希德家族發生衝突,最終流亡科威特。伊本・沙地擊敗拉希德家族收復利雅德,平息伊赫萬叛亂後出任首任國王,沙特阿拉伯正式立國。


沙特國王阿卜杜拉打破王室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改由兒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而非侄子納耶夫繼承王位。自掌權以來,薩勒曼對內以涉貪之名剷除異己,鞏固權力。對外鎮壓異見,被指肢解批評沙特的記者卡舒吉;指控卡塔爾支持恐怖主義而牽頭斷交,重建沙特龍頭大佬形象。


他出售石油生產商沙特阿美股份,投資包括優步的硅谷科企。登基後重組政府,簡化政策制訂並任命年輕官員;但行政效率低,加上青年大多投身政府部門,依賴外勞成事實,為發展埋下隱憂。沙特遂釋放女性勞動力,包括容許沙特女性駕駛及享有投票權。轉型能否與鄰國一較高下?


政治手段不乏爭議,經濟政策則展現雄心壯志。石油佔沙特國內生產總值近四成,近年石油價格急挫,促使利雅得政府落實《二零三零年願景》,作為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心臟;成為全球投資動力來源;及將獨特戰略位置,轉型成連繫亞歐非三大洲的全球樞紐,減少倚賴石油的收益。


克服地緣挑戰至為關鍵:沙特近年先跟卡塔爾破冰;在美國推動下逐步與以色列建立正常化關係;更在北京有份斡旋下跟伊朗復交,此前由於沙特處決反對王室的什葉派教士而斷交。沙特原本與美國及印度等簽署備忘錄,同意成立「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以哈戰火外溢風險。


阿聯酋在政治及經濟層面與沙特正面交鋒,包括與以色列簽署《亞伯拉罕協議》,另退出也門內戰聯盟,削弱沙特地緣政治的領導地位。石油輸出國組織在磋商產量安排上,兩國就石油配額陷入僵局多少反映兩國競爭。所謂「一山不能藏二虎」,中東老大哥沙特阿拉伯豈會坐以待斃?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