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喀布爾之燕》X《追風箏的孩子》:被政治博弈拖垮的阿富汗

  • glosnapgs
  • 2021年12月2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8月3日


「對抗蘇聯時,我也未曾這麼擔心。以前,我們知道敵人是誰。如今,我一無所知。」

阿富汗的僵局並非一日煉成。經歷三次英阿戰爭,阿富汗終於在一九二一年宣布獨立。惟境內軍閥林立,政權持續動盪。蘇聯趁其內戰之際入侵,扶植共產黨及聖戰士,美國則暗中協助阿富汗政府。最終,蘇聯十年苦戰敗北,神學士塔利班順利取代拉巴尼政權。


塔利班最早九十年代於巴基斯坦神學院出現,獲美國支持填補蘇聯撒軍權力真空。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以普什圖人為主,一直維持千絲萬縷關係。接釀邊境的「普什圖尼斯坦」處於邊界「杜蘭線」,是三軍情報局前往阿富汗中轉站,為當地塔利班提供資金和指示。


神學士塔利班推翻政權後採取原教旨主義統治,原與巴基斯坦成為美國盟友,卻被指匿藏九一一恐襲主謀拉登,遭美國發動反恐戰爭。美方擊斃拉登後,曾連同阿富汗與塔利班就權力分享會面,多年來和談不果。美方撤軍後,塔利班迅速奪權,廿年後捲土重來。


塔利班在獨立日,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最高領袖阿洪扎達領導臨時政府。他們善用社交平台,強調包容和不報復,舉辦國際記者會及接受國內女記者專訪。惟他們被指搜捕社會活躍分子,禁止多個城市示威。英美多國派機撤僑,逃亡潮觸發人道災難。


人民本來是戰爭最大的輸家,動畫《喀布爾之燕》進一步描繪塔利班的高壓政策,如何令阿富汗陷入水深火熱。他們禁止人民看電視、電影和聽音樂。所有男性要留鬍子。女性不僅要穿上長罩袍,一旦被認定犯下謀殺或通姦,就要面臨公開處決。


塔利班管治下人心惶惶,又憂隔牆有耳不敢多言。從事空軍多年阿提克淪落成為獄卒。兒時玩伴霍爾桑,為當局轉運武器和毒品。即使擔心妻子穆薩拉特病情,友人反指是神的安排,勸說阿提克另組家庭,令他慨歎「沉默並非放棄,而是表達自己的無能為力」。


莫森在街上餵祖奈拉飲汽水,卻遭安排聽道及懲處罰站。祖奈拉不滿丈夫身為知識份子無反抗,爭執卻釀成意外,然而真正兇手是制度。阿提克和穆薩拉特犧牲性命,協助祖奈拉避過死刑,惟她沒有逃亡,反而加入地下學校從事教育,深信國家終日會回復自由。


在《追風箏的孩子》中,基於兒時鬥風箏大賽,未有保護僕人哈山免受童黨領袖阿塞夫強姦,逃亡美國的阿米爾多年後重返阿富汗,與塔利班談判並拯救哈山的兒子。殘酷戰事總能突顯人性光輝,點滴累積的盼望,能否修補政治博弈造成的破壞?


名稱:喀布爾之燕 (The Swallows of Kabul; Les hirondelles de Kaboul)

導演:Eléa Gobbé Mévellec, Zabou Breitman

年份:2019

產地:法國

類型:動畫

評分:7/10


名稱:追風箏的孩子 (The Kite Runner)

導演:Marc Forster

年份:2007

產地:美國

類型:劇情

評分:6.5/10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