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師與瑪格麗特》:時而勢易,無法被燒毀的文學手稿

  • glosnapgs
  • 9月2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9月26日


ree

「魔鬼來到鎮上了,但別擔心,他只想籌劃一場魔法秀。」——布爾加科夫

前蘇聯小說家布爾加科夫,正是透過這種劃時代的魔幻現實主義,使小說《大師與瑪格麗特》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


白遼士與伊凡獲委託撰寫反宗教長詩,自居外國學者的沃蘭德「亂入」。當兩人否定上帝存在,沃蘭德反問誰能主宰世間萬物秩序。沃蘭德預言白遼士將被女性砍頭,對方隨後便絆倒在電車路軌,被女性司機駛過的電車碾斷腦袋;失魂落魄的伊凡,甚至被關進精神病院,遇到「大師」。


作為小說首條主線,撒旦沃蘭德與隨行的阿札柴拉、柯羅維亞、戈拉及巨貓貝海莫斯,利用黑魔法巡演。魔術師願以豪宅及名畫換回被鋸掉的頭顱;天空下起錢雨,舞台出現巴黎時裝,觀眾歇斯底里搶奪,赤身走出劇院而不自知。從觀眾貪婪反應,反映再有理想的共產社會淪為空談。


「古老信仰的神廟將會坍塌,一座信奉真理的新神廟將會取而代之。」——耶舒華

沃蘭德表明,此行是看看失去信仰的莫斯科人民有否改變。縱然採取撒旦手腕,玩弄人性的貪婪與虛榮,卻以解救受困靈魂為終極目標。


小說第二條主線穿梭時空,以「大師」作品的主角——總督彼拉多為核心,需要審判企圖煽動民眾燒毀聖殿的嫌犯「耶舒華」,即是耶和華。任憑這名拿撒勒人堅稱自己並無拆毀聖殿的念頭,彼拉多還是同意猶太祭司的決定,情願赦免其他罪犯的惡行,也要把「耶舒華」送上十字架。


彼拉多深明「耶舒華」為人向善,與耶路撒冷騷亂無關,而且罪也不致於死刑,無奈需要遵從並執行猶太祭司的判決。當他把「耶舒華」送上十字架期間,多番計劃在走到禿山山頂行刑前,還「耶舒華」一個清白。未能成事的彼拉多懊悔自責,最後暗中派人殺掉背叛「耶舒華」的猶大。


「沒有作家能被壓制,如果他們能被壓制,那就說明他們並非真正作家。」——大師

故事發展到三分之一章節,主角大師與瑪格麗特才登場:瑪格麗特不惜出賣靈魂,拯救撰寫《彼拉多傳》被批判,走到精神病院的大師。


《彼拉多傳》正是關於審判「耶舒華」的作品,卻遭莫斯科文學聯會審查,導致大師囚禁於精神病院。沃蘭德幾乎針對聯會人員使用黑魔法,舉例慘遭橫禍的白遼士是聯會書記。至於瑪格麗特則答應赤身為撒旦主持群魔舞會,換取沃蘭德把大師從精神病院救出,並化身魔女報仇洩恨。


大師的遭遇成為布爾加科夫的自傳:經歷十月革命後的自由,二十年代蘇聯踏進史達林主義的高峰期,政權轉趨保守專制。從文壇巨匠淪落至衣食無著的作者,在被禁出國下,花逾十年創作《大師和瑪格麗特》,生前仍無法出版手稿。直至六十及八十年代,才先後出版審查及完整版本。


「手稿是燒不掉的。」—沃蘭德

以靈魂作為代價,大師與情婦瑪格麗特走進被許諾的天堂:白天牽著愛人的手,在盛開的櫻花樹下散步;晚上聽舒伯特,在燭光下寫作。


作者面對家鄉基輔在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一年間,在基輔保皇勢力、德意志帝國、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者,及布爾什維克紅軍等角力下救亡圖存,其後更被貼上「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及其反革命創作」的標籤。歷經扭曲時代洗禮,塵封近三十年才面世的小說,可謂對未來靈魂的表白。


我非常後悔放棄了科學,

讓自己過著悲慘的生活。

但是上帝知道,

只是因為我對文學的熱愛。

也許我應該寫封信,

讓他們允許我離開這國家?

他們為什麼要留下一個,

作品在蘇聯不存在的作家?


——《大師和瑪格麗特》,大師


名稱:大師與瑪格麗特 (The Master and Margarita; Мастер и Маргарита)

導演:Michael Lockshin

年份:2024

產地:俄羅斯

類型:劇情

評分:6.5/10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