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寰宇薈萃:一發不可收拾的報復式旅遊

  • glosnapgs
  • 6月1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旅遊業在2024年佔全球經濟一成,貢獻各地國內生產總值近11兆美元。旅遊業創造就業機會,目前約有3億5700個與旅遊業相關職位,佔全球就業率約十分一,突顯其勞動市場的核心地位。國際遊客消費額達逾10兆美元,為疫後經濟復甦注入強心針。


新冠疫情下多國先後封關,檢疫導致旅遊業停頓多時。疫後「報復式旅遊」蔚然成風,過度旅遊問題再度浮現。事實上,「過度旅遊」早在2018年獲選為《牛津英語詞典》的年度詞彙,當太多旅客湧入觀光勝地度假,導致當地無法負荷,包括影響居民生活質素及環境遭受破壞等。


受「南歐反過度旅遊聯盟」號召,歐洲南部舉行示威。西班牙巴塞羅那有民眾在名牌店外放煙霧及用膠帶封鎖酒店,甚至有遊客遭水槍亂射。當地有約170萬人口,2024年卻接待約1550萬名旅客,樓價飆升令民眾搬離社區,示威者要求重新思考城市經濟模式、而非倚重旅客。


日本的「観光公害」與「過度旅遊」如出一轍。繼「哲學家之樹」,北海道美瑛町「七星之樹」旁的整排白樺樹遭砍伐,減少絡繹不絕的人流及農物種植的影響。河口湖町的Lawson便利店配以富士山背景,吸引不少遊客「打卡」,當局索性架起大型黑幕,防止遊客危險衝出馬路。


意大利水都威尼斯人口約5萬,日均遊客人數卻超過當地人口,旺季甚至翻倍。當地政府在2025年擴大向遊客徵收的「入城費用」,在4月至7月旅遊旺季期間,遊客須繳入城費的日子增至54天,較前一年29天徵費日多近一倍;維持每名非過夜旅客5歐入城費,過夜旅客豁免。


澳洲的烏魯魯巨岩,自古以來是當地原住民阿南古人的聖地,「大紅岩」代表其先祖;加上位處澳洲大陸中心,象徵澳洲的靈魂與心臟,神聖地位不容侵犯。為尊重阿南古人的信仰,當地致府永久關閉巨岩,禁止任何人踏足這片世界第二大的單體岩石,以最高程度措施保護世界遺產。


各國使出混身解數減少遊客,哥本哈根旅遊局則推出名為「CopenPay」試行計劃,在丹麥哥本哈根實踐環保的遊客,舉例執拾撿塑膠垃圾,可在丹麥國立博物館參與藝術製作工作坊;騎單車或乘公共交通到垃圾發電廠,可在其屋頂設施體驗滑雪,將綠色行動轉化為文化體驗的貨幣。


「你的假期,我的痛苦!」過度旅遊(overtourism)惹的禍,究竟誰之過?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