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怪物:艾德蓋恩的故事》:戀母情結,只有母親才會愛你

  • glosnapgs
  • 10月1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10月14日



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以「戀母情意結」,描述3歲至6歲男童對母親產生依戀情感,同時對父親產生競爭心態,若未能解決,可能影響成人發展人際關係。在《怪物:艾德蓋恩的故事》,講述美國威斯康辛州的艾德・蓋恩,如何在母親中風後,患上精神分裂症,並踏上成魔之路。


「她是個未婚妓女,你活在罪中,這一切是你罪有應得。血不得結果子。即使結了果子,也必有外族人來佔據。」—艾德・蓋恩之母

自趕走父親離家後,母親對兄弟兩人的管教越趨嚴謹,信仰保守的她甚至禁止蓋恩家的男人觸碰女人。豈料哥哥亨利形容母親是「病態的女人」後,觸動艾德「戀母情意結」,成為他首次殺人的開端。即使深明母親縱容兄長,他亦承諾會與母親相依為命,擔起一家之主照顧母親責任。


艾德無法接納母親去世,遂將母親屍體安置家中,一人飾演艾德與母親兩角,以幻想填補現實衝擊。本身性功能障礙,加上無法表達個人扭曲的性慾,最終壓抑變成疾病:精神分裂症、戀女癖、戀屍癖。他自1950年代起殺害多人,在盜墓後將人類遺骸製作成各種家居用品和衣物。


「我很需要朋友,但你從沒寫過信,也沒有打過電話,你還跟報社記者說你幾乎不認識我。」—艾德・蓋恩

用頭骨製成碗。用皮膚製成椅子,並以乳頭點綴。經警方及法院確認,艾德至少肢解九具屍體,卻僅殺害兩人,包括酒吧老闆娘及五金行老闆娘,後者被倒吊在穀倉,遺體遭斬首而內臟亦被掏空。艾德聲稱屍體來自墳墓,但由於來源混亂,當時亦無基因對比技術,故無法確定更多命案。


「我這輩子,只想得到你的肯定。」究竟艾德的所作所為,是否為獲母親承認,該秘密已隨其肺癌離世一同帶進於墳墓。「殺人魔」的暴行當然不值得鼓勵,翻閱其報道卻驅使讀者思考道德底線。肯定的是,殺人無數的艾德死前仍是寂寞,連鄰居艾德琳在東窗事發後也迅速未婚夫割蓆。


「那些人編造出怪物,因為他們需要有一個人怪罪,為了人類的行為負責。」—伊爾莎・科赫

「猶太人不是狗,猶太人是細菌。那就是他們的本性,那就是他們的本性。」納粹德國在二戰時屠殺猶太人,被稱為「布痕瓦爾德的婊子」的伊爾莎・科赫,是布亨瓦德集中營指揮官卡爾・奧托・科赫妻子,利用具刺青人皮製成燈罩或書皮,其病態的收藏癖好,以刊物觸發艾德惡行。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蓋恩,似乎無法理解模仿納粹暴行的恐怖,僅從照片中看到「事實」,就與人類會踩單車和繪圖畫無異,否則他可能只是小鎮上的一個傻子。而伊爾莎・科赫則死不悔改,認為社會將戰爭怪罪自己,讓大家指責唾罵,藉此團結及將一切恢復原狀,並控制社會及民眾。


「我們的觀眾,生活在上帝早已被被驅逐的世界。他們每天生活在核毀滅的恐懼,凝視納粹大屠殺的滔天惡行。」—亞弗列・希治閣

劇中分析艾德的,正是英國導演亞弗列・希治閣,以拍攝《觸目驚心》聞名。「我們的觀眾,已經發現一個新的怪物,那個怪物就是我們自己。」這部經典驚慄電影的殺人魔「諾曼・貝茲」,啟發《沉默的羔羊》中「水牛比爾」,及《德州電鋸殺人狂》中「皮臉殺人魔」等經典角色。


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作家羅伯特・布洛克獲悉艾德・蓋恩案件,以此為藍本創作諾曼・貝茨,一名捲入謀殺案的汽車旅館擁有人。經典的洗澡戲僅佔3分鐘,卻拍攝7天,動用78個鏡頭及剪輯52次。其拍攝砍殺場面之認真,終以約80萬美元預算,換來達3200萬美元票房。


我們都掉在自己的陷阱中,

被它緊緊困住,沒人爬得出來。

我們想抓住甚麼東西,

抓到的卻只是空氣、只是陷阱,

結果是沒有一點進展。

有時候,我們根本沒掉入陷阱。


——瑪麗安・克萊恩,《觸目驚心》


名稱:怪物:艾德蓋恩的故事 (Monsters: The Ed Gein Story)

導演:Max Winkler, Ian Brennan

年份:2025

產地:美國

類型:傳記、劇情

評分:7/10


名稱:觸目驚心 (Psycho)

導演:Alfred Hitchcock

年份:1960

產地:美國

類型:驚悚、恐怖

評分:7/10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