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沉默的羔羊》:老謀深算,一場捕食者與獵物的搏奕

  • glosnapgs
  • 9月3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10月2日


ree

一九九一年上映的《沉默的羔羊》獲奧斯卡獎大滿貫,一口氣摘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五大獎項。如何解讀這套經典神作的恐怖符號?


符號一:羔羊尖叫與童年陰影


「你相信如果凱瑟琳活著,你就不會在黑夜中,再被那些可怖的羊聲驚醒了。」

作為警長的父親被竊匪擊斃後,克麗絲・史達琳受託於蒙大拿州表親的農場家庭。聽到羔羊尖叫的她,手抱其中一隻逃出穀倉,仍無法阻止羔羊面臨宰殺的命運,自己亦因此被轉送至孤兒院。受父親啟發欲成為聯邦調查局探員,克麗絲視拯救人質的舉動,為拯救兒時徬徨無助的自己。


符號二:蛻變飛蛾與易服癖者


「飛蛾的特點是轉變,幼蟲變成蝶蛹或者蛹,再變成美麗的蝴蝶:比爾也想轉變。」

「水牛比爾」連番殺人並剝下死者皮膚,犯罪的手段同樣受童年影響。漢尼拔分析,比爾並非天生罪犯,而是經過多年的虐待所致,導致他討厭身材魁悟的男性身分,繼而萌生成為易性癖者的想法。被三間變性手術中心拒絕申請後,才逼使比爾以血腥的方式「轉變」成「女兒身」。


符號三:捕食者與獵物的搏奕


「我們怎樣開始貪圖的? 我們貪圖那些每天見到的東西。」

「可否看看你的證件?近一點。」從這一刻開始,精神科醫生漢尼拔已成「捕食者」,透過等價交換方式,一手提供線索,讓「獵物」克麗絲追捕水牛比爾,一手獲取克麗絲的童年經歷,剖析她的內心世界。醉翁之意不在酒,獲悉克麗絲以假的條件搏奕,仍無阻漢尼拔協助「獵物」。


漢尼拔身在獄中,思想卻是自由;克麗絲自由追夢,卻無法逃出性別枷鎖。聯邦調查局局長並非因克麗絲優異派出任務,單純以漢尼拔八年無接近女色決定,她只能行動力證自己。即使位處權力核心的參議員,請求漢尼拔協助拯救女兒凱瑟琳亦遭對方言語騷擾,玻璃天花板確實存在。


電影能夠成為經典作品,其恐怖氛圍屬功不可沒。在克麗絲未與漢尼拔相遇前,精神病院重重鐵牢,加上旁人連番叮囑「不要觸摸或接近那塊玻璃」等,甚至由醫生奇頓展示護士被掠食的照片,令人對這名極度危險人物不寒而慄。觀眾內心的想像,可能相比銀幕呈現的畫面更為恐怖。


鏡頭的運用也不其然地主宰觀眾的投入程度:大部分角色與克麗絲對話時,演員均直視鏡頭,只有克麗絲與其他人對話時,她的視角稍稍偏移,讓觀眾走進克麗絲的內心世界。相反以直視鏡頭處理漢尼拔,猶如打破第四面牆震懾觀眾。難怪出鏡少於二十五分鐘,仍足以捧走最佳男主角。


無論如何不可偏離程序。

你不可向他透露私人事情。

你不想萊達・漢尼博知道你的思想。

執行你的任務,但於萬別忘記他的身份。

他是個魔頭、一個變態狂人。


——《沉默的羔羊》,聯邦調查局局長傑克・克勞福


名稱: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導演:Jonathan Demme

年份:1991

產地:美國

類型:驚悚、恐怖

評分:7.5/10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