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不丹沒有槍》:指日可待,民主轉型不費吹灰之力?

  • glosnapgs
  • 2024年9月1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4年9月13日


ree

位於喜馬拉雅山腳的不丹,第四任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宣布,國家從君主專制轉為君主立憲制,並於二零零八年舉行首次國會大選。這個一度是世上最幸福的國度,由自願捨棄王權蛻變成民主體系。《不丹沒有槍》以多種符號,象徵在沒有硝煙的「政變」下,舉行模擬選舉的陣痛。


「很多國家為了這權利互相殘殺,國王卻慷慨賜予,至少我們應學會如何享受這禮物。」

不丹作世上最年輕民主國家,片中象徵民主改革過程。官方將「民主」定性為國王賜予國民最珍貴禮物,讓人民自由選出新領袖。以楊丹為首的選舉主任呼籲登記做選民,並協調模擬選舉,讓選民從三個虛構政黨投票,分別代表自由平等的藍色、工業發展的紅色及保持傳統的黃色政黨。


初嘗民主的國民卻不賣帳。有人將民主與「領導人互相扯鬍子、扔椅子」劃上等號,不希望所謂「印度政治制度」引入不丹。有人質疑造勢大會令人變得粗魯,不理解紅藍兩派互相指罵的作用。即使逾九成八合資格選民登記,由於黃色是國王的代表顏色,九成五選民投票予黃色政黨。


作為成熟民主體制象徵的美國,兩極化讓人了解並無完美民主制度,有待各持分者逐步學習及修正。片中公務員以「偉大民主國家、自由世界領袖」及「林肯與甘迺迪的故鄉」形容美國,期望與美國人朗先生談談民主。對方回應「抱歉,我沒辦法幫到你」看似一盤冷水,卻道出事實。


「勃起的陰莖是我國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相信它消除對立,使我們離最終開悟更近。」

在當地導遊班吉布領下,美國人朗先生與喇嘛塔西展開古董槍的「爭奪戰」。不丹的國教是藏傳佛教,考慮到模疑選舉迫在眉睫,原本與世無爭的高僧師父提早結束閉關,要求塔西尋找並埋葬象徵仇恨、衝突和痛苦的兩把槍,在巨變及轉型的時代建造新的佛塔,為國家未來掃清孽障。


朗先生賠了夫人又折兵,先被塔西「後來居上」取去古董槍,好不容易從印度偷運步槍入境,卻為逃法律責任而奉獻槍為葬品,終僅獲高僧送贈陰莖雕像。傳說喇嘛竹巴昆列以陰莖降魔伏妖,高僧做法或勸諭朗先生放下屠槍,抗議槍械文化,亦期望引入美國民主制度的國家消除對立。


「如果我們不必為此爭鬥,也許我們不需要它?對鄉下人來說,生活中最重要是家人。」

民主體制涵蓋意識形態角力,在初嘗民主的不丹家庭亦掀起話題。措姆的丈夫群培與母親象徵支持改革及維持傳統;惟面對女兒玉菲在校因丈夫的政見而受欺凌,單純的措姆情願放棄支持政客換取上流機會,但求家和萬事興;並質疑原本幸福的國度,無必要承受民主陣痛才重獲幸福。


高僧不知道轉型對不丹孰好孰壞,作為在改革與停留之間的「第三勢力」,遠從烏拉寺院舉辦法事,呼籲眾人懷著佛陀覺悟之心、做正確的事。不丹最終和平過渡至民主體制,而玉菲則保留鋼筆、歸還橡皮擦予楊丹,象徵消除民主障礙的重任落在當權者身上,新生代則可共同譜寫未來。


名稱:不丹沒有槍 (The Monk and the Gun)

導演:Pawo Choyning Dorji

年份:2023

產地:不丹、臺灣、法國、美國

類型:劇情、紀錄片

評分:7.5/10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