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東南扎記:李氏王朝與人民行動黨

  • glosnapgs
  • 2021年12月3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4年7月19日


ree

二零二零年新加坡大選,一百九十二名候選人爭奪九十三個國會議席。人民行動黨贏得八十三席,惟總得票跌約六成一,總理李顯龍承認結果未如理想。被視為李顯龍接班人的副總理兼財長王瑞杰空降東海岸集選區,終以五成三得票率勝出,惟較上屆得票率減少七個百分點。


反對派工人黨則贏得十個國會議席,較上屆增四席,包括盛港集選區四席。反對黨碎化固然難以整合票源,執政黨亦被指利用掌權優勢增加勝算,如多度引用去年十月生效《假新聞法》,要求網絡商更正、移除或標註不實陳述訊息,變相限制反對派新冠疫情下網上拉票工作。


今屆有十四個單選區和十七個集選區,各選區由得票領先者當選;集選區則由政黨派出四至五人組成候選名單,並有至少一名少數族裔,保障國會多元聲音。選區由執政黨政府劃分,上屆反對黨表現理想的三個單選區遭納入集選區,被指增加反對黨選舉開支,鞏固執政優勢。


事實上自獨立以來,人民行動黨從沒失去執政權。執政黨維持三分之二議席,達到通過修憲門檻。總理李光耀認為政府協助置業,能培養民眾歸屬感。他先後推出自置物業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容許民眾以公積金戶口購買組屋與償還貸款;及放寬轉售限制,推動組屋二手市場。


政黨牢固的地位與國父政治觀念息息相關。日佔時期後,新加坡曾短暫復歸英國。一九六三年聯同馬來亞、北婆羅洲和砂拉越建立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卻規定新加坡公民不能參與聯邦大選,減低華人對馬來人政治威脅,堅持組黨參與的李光耀迫使馬來西亞將新加坡排出聯邦。


新加坡利用關鍵小國身份參與地緣政治,游走在中美角力。一九九二年促成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的辜汪會談,開啟兩岸關係新階段。二零一八年成美韓首次峰會選址,促成歷史性會面。新加坡猶如東盟「首腦」,如何帶領十國走出亞洲價值觀,繼續說出精彩新加坡故事?


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