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歐洲定格:德國右翼民粹的「另類選擇」

  • glosnapgs
  • 2月26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德國國會大選塵埃落定,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得票大增十個百分點,躍升為第二大黨,反映國內民意分裂。這個成立十二年的極右政黨,抱持疑歐主義,以反對歐元區及移民主張崛起。俄軍侵烏後,主席魏德爾反對軍援烏方政綱,吸引不滿能源及糧食價格上升的選民蟬過別枝。


是次投票率達八成四,屬一九九零年兩德統一以來最高。德國另類選擇黨得票率逾兩成,原靠不滿經濟相對落後及排斥移民的前東德起家,如今影響力擴展至前西德,當中傳統工業腹地魯爾地區的選民,不滿移民「搶飯碗」,加上朔爾茨政府未能遏抑製造業衰退,因而放棄社民黨。


至於國會第一大黨、親歐中右派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得票率則逾兩成八,惟票數遠不足以單獨執政。總理候選人、基民盟主席默茨宣布勝出大選,呼籲盡快籌組新政府。他稱打算與中間偏左的社民黨合組政府,並已表明拒絕與第二大黨德國另類選擇黨共同執政。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其班子對右翼民粹政黨的支持越趨高調。率領美國政府效率部的馬斯克,視像現身另類選擇黨的造勢,表態支持並希望黨主席魏德爾成為總理。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美國副總統萬斯斥歐洲壓制言論自由和極右勢力,安全威脅源自內部摒棄基本價值觀。


視加強歐洲實力為優先事項的默茨,批評特朗普政府很大程度對歐洲的命運漠不關心,期望歐洲能擁有自己的核保護傘,展開核分享,或由英法提供區內核保護,應對特朗普不再毫無保留兌現北約協防承諾,加快推進成立獨立的歐洲防禦體系。特朗普相信德國人厭倦毫無常識的政綱。


在俄烏戰爭陰霾下,默茨在未當選總理前已到訪基輔,稱願意進一步提供金牛座遠程巡航導彈;惟其保守的立場,與另類選擇黨同樣主張收緊移民政策。他曾在聯邦議會提出無約束力議案,支持加快遣返移民獲另類選擇黨支持,被罕有開腔的前總理默克爾,批評他與極右派眉來眼去。


作為基民盟新星,默茨曾與默克爾爭奪黨內領導地位,終不敵而長期不和。默克爾明言兩人不能並存於德國政壇,令默茨一度遠離政壇,出任美國投資公司貝萊德德國區主管,在國際金融界建立起強大人脈。直至默克爾在二零一八年辭任黨主席後,默茨才回歸,四年後奪黨主席之位。


他認為消除德國人對非法移民擔憂,才能阻止極右勢力崛起。他承諾推動經濟年均增長百分之二。惟默克爾時代訂立,政府舉債不得超過國內生產總額百分之零點三五。能否爭取逾三分一議席的另類選擇黨和左翼黨支持,修改「債務煞車」以滿足北約百分之軍費要求等政策成施政障礙。


三黨執政聯盟的總理朔爾茨,是過去五十年唯一無法連任的總理,其社民黨一成四的得票遠低上屆逾兩成五。面對經濟危機,隸屬自由民主黨的財長林德納主張減稅和削減福利,與主張增加開支刺激經濟的社民黨及綠黨未能達成共識。林德納遭開除後觸發政黨退出聯合政府及提前大選。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