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師之奏鳴曲》:逾越生死,像他這樣的一個男子
- glosnapgs
- 3月2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3月25日

作為首部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日本電影,《禮儀師的奏鳴曲》參考青木新門的回憶錄《納棺夫日記》,如何以嚴謹工作態度獲取他人敬重。戲裡戲外,電影曾因日本社會忌諱接觸死者,遭多間電影公司拒發行,取得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後,方成為逾越生死的經典作品。
「從東京回到山形的家鄉將近快兩個月,回想起來,每天均忐忑不安,我真的要靠這份工作生活下去嗎?」
原打算以演奏大提琴的一技之長周遊列國,樂團解散猶如現實一記重擊,讓小林大悟承認自己無才能。這個人生的重要抉擇,隨著賣琴而輕裝上陣,並與妻子美香從東京返回山形縣家鄉,「我一直追逐的夢想,也許從來就不曾存在」。像他這樣的一個男子,冥冥之中卻有不一樣人生。
「淨身,意味著除掉這個世界的疲勞、痛苦和煩惱。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做好回到那個世界的準備。」
廣告標語的出錯,驅使小林大悟投身入殮的代理公司NK(日語「納棺」的縮寫,意指入殮),協助死者安心上路。在上司佐佐木生榮悉心指導下,抱持尊重死者態度,避免讓列席親屬看到死者皮膚;同時掌握為屍體清潔及化妝的技能,目睹每一次生死離別,受舒緩及完美儀式打動。
「把失去的人重新喚回,賦予永恆的美麗。這個過程平靜、細緻而溫柔,重要的是要充滿愛。」
人的命運真奇怪,不知從哪改變?像小林大悟這樣的一個男子,從嗅到屍體腐臭而作嘔,到逐漸適應並獨當一面完成任務,豈料遭身邊親友白眼:同學山下阻止小林與自己家人來往,妻子美香亦以懷孕為由,期望丈夫能找一份讓孩子引以為傲的工作,可見日本社會對這職業避之則吉。
「難道人在去世前會有預感嗎?死亡就是一扇門。它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而是穿過它進入另一階段。」
公共澡堂的老闆娘艷子去世,小林嚴謹的工作態度獲得親友接納並尊重。憑石頭信修補與妻子及父親的關係。對從業員而言,在行內工作得越久,越相信死亡就是一扇門,並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而是穿過它進入另一階段。作為守門人,只能對他們說「路上小心,我們後會有期」。
在文字還未發明的時代,
找一塊表達自己感受的石頭,
送給對方,傳達信息。
拿到石頭的人,
按手感和重量揣摩對方心意:
石頭很平滑,代表你很快樂;
粗糙凹凸,代表對方擔憂你。
——小林大悟,《禮儀師之奏鳴曲》
名稱:禮儀師之奏鳴曲 (Departures; おくりびと)
導演:瀧田洋二郎
年份:2008
產地:日本
類型:劇情
評分:7/1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