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亞洲脈搏:南中國海主權爭議

  • glosnapgs
  • 2021年12月3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4年7月11日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專屬經濟海域是指從海岸線起計二百海里內的水域。該國有權在區域內從事資源探勘和利用的行為,包括漁獲、礦物、石油和天然氣等。不論擁有的島嶼面積大小,都可從露出海面的土地計算專屬經濟海域,惟多國在南海的海域卻彼此重疊。


中國在一九五八年與北越共產政府發表共同聲明,後者接受中國九段線主權。然而雙方在一九七四年和一九八八年爆發海戰,中方收復被越侵佔的三島,累計奪逾九成南海海域。自二零一三年起,中國開展填海工程,在西沙和南沙群島建立人工島,設立三沙市行政區域。


控制二十九個島礁的越南,主要在其宣稱海域勘探石油氣。菲律賓卻聲稱,自一九五零年起已有民眾該海域開採礦物;二零一二年更將南中國海命名為西菲律賓海,希望從國內法律上進一步宣示主權。而印尼、汶萊、馬來西亞,則主張部分經濟海域與海底礁層經濟權利。


直到二零零二年,多個與南中國海有主權爭議的國家,共同簽署《南海共同行為準則》。中國和東盟十國承諾,根據公認國際法原則,包括《海洋法公約》及《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與相關國家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領土和管轄權爭議,而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威脅。


不過,中方與菲律賓就黃岩島主權存在爭議。在二零一六年,位於荷蘭的海牙國際常設仲裁法院裁定,中國無證據顯示,歷史上曾單獨控制九段線,故中方的主張屬超越公約允許權利;另斥中國於仲裁期間在南海填海造島。中國則稱,法院仲裁結果無效和不具無約束力。


美國以保障航行自由為由介入。菲律賓對美方開放五個基地,允許美方軍機進駐,協助海岸巡防隊執勤。繼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開放讓美國部署近海戰艦,越南向美國開放金蘭灣軍事基地,展開美越國防對話;更以對抗北韓核危機為由,在太平洋地區部署反導彈系統。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