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足跡:結束加國「進步派」九年執政
- glosnapgs
- 1月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1月14日

「在下屆選舉中,這個國家值得擁有真正選擇權。如果我不得不忙於應對內部鬥爭,很明顯我就無法成為那次選舉的最佳選擇。」新年伊始,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在其官邸前宣布下台決定。直到自由黨新黨魁選出前,他將繼續擔任總理,具體日期尚未確定,另請求國會休會至三月下旬。
《路透社》分析,杜魯多將辭職歸咎黨內出現內訌。昔日戰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方慧蘭早前宣布辭職,拒絕杜魯多建議她轉任其他職位。她透露,與杜魯多對加拿大最佳前進道路的看法存分歧;斥對方寧耍「政治花招」,也不化解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激進經濟民族主義」威脅。
年僅四旬的杜魯多,二零一五年率領自由黨重奪第一大黨地位,是相隔近十年重新執政。這位加國歷來第二年輕總理,成為當地史上首位父子檔總理,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憑女權主義、環保主義、難民及原住民權利等打造自身「品牌」,與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般提倡變革和希望。
作為「進步派」領軍人物,何以近年支持度持續低迷?首個任期未有落實改革選制承諾,觸怒部分左翼選民,甚至被「翻舊賬」指他早年曾塗黑臉,涉種族歧視而以「年少無知」為由公開道歉。連串爭議令支持度受挫,在二零一九年的大選失去過半數議席優勢,被迫領導少數派政府。
新冠疫情的各項措施惹來爭議,當地司機不滿政府強制接種疫苗,以「自由車隊」旗號抗議,政府歷來首次引用《緊急狀態法》清場。民望急挫的他,在疫情下提前舉行二零二一年的大選,開支逾六億加元。坊間有意見批評,杜魯多為了政治私利而勞民傷財,結果同時賠上個人民望。
疫後通膨飆升至百分之八,失業率居高不下,提高碳稅計劃成為眾矢之的。許多主要城市住屋成本難以負擔,包括多倫多、溫哥華及蒙特利爾。作為世上移民最友好的社會,三年間迎來近三百萬人口,解決勞動力需求卻導致社會資源緊張,國內排斥新移民,政治呈現轉向右翼的趨勢。
道德醜聞令其光環褪色。他上任時起用王州迪,作首名女性原住民司法部長兼檢察總長。外界揣測王拒從杜魯多意願,起訴政黨金主、魁省工程公司SNC而遭「燉冬菇」。與其家族相關的慈善機構「我們」,獲批管理九億加元資助計劃,並向其母及弟支付高額演講費,涉利益衝突。
因應美國政府司法互助要求,加拿大執法當局在溫哥華拘捕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令中加關係惡化。兩名公民疑遭中方報復拘留,即前外交官康明凱和商人斯帕弗,加拿大決定放棄與中國就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跟隨西方外交抵制北京冬奧,甚至指控中方干預大選,雙方關係陷入低潮。
以政治明星姿態子承父業的杜魯多,面對特朗普發動北美貿易戰,擬向加拿大及墨西哥所有商品微收兩成五關稅,成為其政治生涯「最後一根稻草」。他到美國海湖莊園與特朗普會面,對方未有撤回威脅。雖然加國不會成美國第五十一個州,惟反制關稅和停止供應能源又是否奏效?
Yorum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