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足跡:特朗普回朝,從中美貿易戰轉至科技戰
- glosnapgs
- 1月2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美國總統特朗普甫上任,就聯同三間科技巨擘,即ChatGPT開發商OpenAI行政總裁奧爾特曼、日本軟銀集團創辦人兼總裁孫正義,及甲骨文公司董事長埃里森,宣布創建新公司「Stargate」,預計未來四年將會投資高達共五千億美元,用作發展人工智能的基建。
微軟及英偉達等均是初始技術合作伙伴,新公司料創造數以十萬個職位,透過建立實體和虛擬基礎設施,包括在美國各地設數據中心,為下一代人工智能提供動力,提升訓練和運行新模型的能力。特朗普形容是「史上最大的AI基建項目」,讓美國在AI保持領先中國等對手地位。
在總統就職禮上,多名科技大亨獲安排坐在舞台上顯眼位置。為何親民主黨的科技界改變對特朗普立場?拜登政府轄下的「聯邦貿易委員會」,其主席莉娜・汗被指刻意針對科技巨擘,處理科企監管和反壟斷問題立場強硬,甚至尋求將Google等大公司解體,故惹來業界強烈不滿。
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宣布,將結束與第三方新聞或事實核查機構合作的「事實核查項目」,解釋競爭對手X的「社群註記」模式確更有效,即不會下架受爭議帖文,只會在帖文下方註記反駁論述。做法惹來民主黨總統拜登等炮轟,被質疑向新政府跪低示好,以便日後分一杯羹。
Tesla創辦人馬斯克負責領導「美國政府效率小組」,所謂「人事就是政策」,有評論預計以PayPal黑手黨為首,由右傾科技企業家和創業投資大亨組成的「科技兄弟幫」將影響美國政壇,包括令萬斯獲選為副手的關鍵人物蒂爾,及將主管人工智能與加密貨幣政策的薩克斯。
人工智能(AI)越趨盛行,由美國跨黨派組成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向國會提交年度報告,建議仿效二戰時製造原子彈的「美式舉國體制」,設立和資助「曼哈頓計劃式項目」,確保美國在「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能壓過中國並領先全球,以免錯失龐大商業和軍事潛力。
1)成立和資助「曼哈頓計劃式項目」,賦權行政部門審批範圍廣和多年期合約的職權,資助人工智能、雲端和數據中心領先企業,確保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項目獲全國優先處理
2)規定在美營運的生物科技企業,需獲批和接受持續監察,才可讓中企參與研究或交易
3)限制引進由中方實體控制的特定科技和服務,包括擁有先進技能的自動機械人
4)鼓勵行政部門制定與「聯網汽車」相關法例時,賦權遠端存取、維修或更新由中國實體制造的設備或技術
5)禁止授予中方投資者在戰略技術領域上的董事會席位和獲取資訊的權利
6)確保聯邦政府投資量子技術開發,制定量子技術供應鏈路線圖;聯邦政府或與主要盟友合作,在開發量子技術及商業化進行整合,並確保其領先地位不會推進中國的相關發展
科技戰早已有跡可尋,從「不賣就禁」法案可見一斑。美國國會以國安風險為由,規定TikTok出售美國業務,否則必須在美下架;最高法院一致裁定無違反言論自由。特朗普延長禁令,警告若中國拒將一半控制權售予美國公司,便會向中方徵收百分百關稅;惟中方阻止算法出售。
美國公共政策研究顧問公司「榮鼎集團」認為,華盛頓將限制中國發展,惟需謹慎拿捏制裁力度,否則有損其人工智能的領導地位。評論提到,北京試圖以「舉國體制」突破西方封鎖,拉攏不滿華府監管的美方盟友和伙伴改用中方產品,尋求推動多邊管治機制。勝負此刻則難以預料。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