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讀懂人心的日本語》:閱讀空氣,剖析大和民族的價値觀

  • glosnapgs
  • 4月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作為四面環海的列島,日本不曾被外族長期統治,亦非由外來民族立國,一直以來甚少與外界交流。因此在外國人眼中,日本文化有許多難以理解之處。作者森田六朗畢業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的東洋哲學系,透過三十五個關鍵詞彙,剖析日本人的本音與建前,本文則精選數項作為分享。


一)内與外(うちとよそ)


說穿了就是建立邊界感,自己所屬的社群或團體視為「內(うち)」,否則就會視為「外(よそ)」。當看到別人有玩具,小孩要求父母購買,多數得到一句「人家是人家,我們是我們(よそはよそ、うちはうち)」。拿捏界線很重要,要不然對方費解為何裝熟(なれなれしい)。


二)知恥(はじ)


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潘乃德認為,大和民族建基於「恥感文化」。平安時代出生的武士,基於戰績而受封土地,養活整個家族,故一馬當先(一番乘り)屬武士最高的榮耀。相反害怕敵人而臨陣脫逃者,會被敵人砍中背後,故在戰場讓敵人看到背後(敵に背中を見せる)是可恥的事。


三)識相(空気を読む)


「空気」是指「現場的氛圍或是在場人士的心情」,「読む」則解作「體察、推測」,整個詞語的意思是,察言觀色後再採取適合的行動。習慣閱讀空氣的日本人,總能在毋需交換隻字片語情況下互相理解,這種默契被稱為「暗默の了解」,即雙方不多作解釋,亦能理解彼此的想法。


四)眞心話與場面話(本音と建前)


如果社長列席會議,與會者大多只說客套說話,而不敢表達真心想法。事實上,日本人通常因對方立場或周遭狀況,選擇壓抑個人情緒或保持沉默,總是習慣說出討好所有人的意見。作者認為,日本人不希望在正式場合,由於個人意見與別人產生衝突,期望維持場面和諧的意識作祟。


五)暗示(ほのめかす)


在日語中,經常出現「以心伝心」、「目は口ほどにものを言う」等諺語,泛指毋須開口表達,單憑眼神或行為就能讓對方獲悉個人想法。舉例上司暗示下屬可能要調職的決定。惟小心誤墜影射的陷阱,舉列甲方向乙方稱讚某人很美,乙方可能解讀成甲方暗示自己不美,而感到生氣。


六)毅力(根性)


傳統的日本人著重「武士道」,即毋懼生死、勇敢面對任何風雨,並且不能作出羞辱自己的事情,同樣強調「根性」的重要性,相信只要擁有毅力,世上便不會有難事。六十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拼死拼活工作的上班族被稱為「工蜂」或「企業戰士」,近年則減少加班避免過勞死。


七)果斷、堅決(いさぎよい)


相比稍微褪色還堅持綻放、不肯凋零的花,日本人喜歡櫻花的理由,在於櫻花在盛開之後便會立刻凋零,展現「いさぎよい」的氣質。在現實生活中,日本人如果認為自己有部分責任,便會先坦率道歉、而非辯解,否則不堅決(いさぎよくない)的態度,將會給外界留下負面的印象。


鐮倉時代散文家吉田兼好,曾在著作《徒然草》寫下「盛開的櫻花與滿月,不一定就代表美好(花はさかりに、月はくまなきをのみ見るものかは)」的句子,反映日本人擁有欣賞缺陷美的價值。世上同樣無一種「完美」文化,人們最緊要抱持尊重及理解的心境,世界和平才指日可待。


名稱:讀懂人心的日本語 (Nihonjin no Kokoro ga Wakaru Nihongo; 日本人の心がわかる日本語)

作者:森田六朗

年份:2023

出版地:日本

出版社:麥浩斯

類別:語言學習

評分:6.5/10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